气象因素对人体的作用 |
一、气象因素对人体的作用方式 气象因素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、皮肤及呼吸道粘膜的感受器对人体产生作用。不同的气象因素作用于人的不同部位。皮肤感受器主要接受气温、气湿、气流、太阳辐射、大气酸碱度、降水及雾气等气象因素。感觉器官主要接受大气因素。呼吸道粘膜的感觉器主要接受大气酸碱度、气压、臭氧、大气电、气溶胶等气象因素。这些感受器接受气象因素后通过植物神经、脑垂体、下丘脑引起体内一系列复杂反应。同样的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,产生的生理或病理变化可以完全不同。因为气象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还与人的心理状态、体质、性别、年龄、刺激的强度与频度等因素有关。 二、气象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(一)气温对人体的影响。为了使体温与环境气温保持平衡,人体具有散热与产热功能。平时体内水份50-75%由肾脏排泄,高温时水分85-90%经汗腺排出,使肾脏一不定期程度功能不全。为了散热,末梢血管扩张,心脏负担加重。高温还使注意力、运动协调和应变速度减低,胃肠功能失调。低温使周围血管收缩,代谢增强,增加肌肉活动保持热量。 (二)气压对人体的影响。一般人对气压变化均能很好适应,但手术后、外伤、关节炎、气管炎等病人则对气压变化很敏感。海拔越高,气压越低,空气也稀薄,氧分压降低,人体出现血氧过少现象。 (三)气湿对人体的影响。人体对气温的感觉与湿度关系很大。低温潮湿时人体易患感冒、风湿痛、肾炎等。干热气温使呼吸道粘膜干燥,再生能力降低。 (四)气流对人体的影响。低温高湿时,大的气流(刮北风时),加快体内散热,易受凉感冒,气管炎、冠心病、胃肠疾病容易加重。气温高时(36℃以上),气流使汗液蒸发加强,水分大量丧失。 (五)太阳辐射对人体的影响。红外线的热作用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,促进局部新陈代谢,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。 (六)其它影响。大气酸度高促使呼吸道粘膜穿透性增加,细胞膨胀,纤毛活动变慢;大气中正离子增加也有类似现象;海滨雾气含氯化钠和碘,可改善上呼吸道粘膜慢性炎症。 三、气象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(一)季节与疾病的关系。根据统计资料,心肌梗塞、慢性肾炎、感冒、哮喘、溃疡病等多在冬季发病,约在10月至次年2月之间;风湿病发病多在春秋两季;花粉病发病在盛夏为多。 (二)天气与疾病的关系。锋面通过可引起天气一系列变化,对慢性病是诱发因素。据日本学者资料,感冒和略血压锋面过境前后增加了风湿痛、瘢痕痛、骨折痛、哮喘、面神经麻痹、心肌梗塞、心脏猝死、脑溢血、癫痫等在锋面过境时频发或增加。 (三)气象过敏。天气过敏症状多种多样,在天气变化剧烈时发生。如烦恼、乏力、抑郁、头痛、失眠、多汗、食欲减退、心悸等。 |
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综合楼二楼